欢迎访问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今天是
首页 / 团队成员 / 正文
  • undefined

    王枫教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地址:长春市建设街2199号

    邮箱:jlu_wangfeng@jlu.edu.cn

    主页:http:// teachers.jlu.edu.cn/WangFeng/zh_CN/index.htm

    个人简介:

    王枫,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4年至2013年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师从许文良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2013年至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徐义刚院士),2017年至2019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同位素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合作导师:Fang-Zhen Teng教授)。2020年晋升为教授,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1年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迄今,在包括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Chemical Ge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化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4.09 - 2008.06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士 导师:王冬艳教授

    2008.09 - 2010.06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 导师:许文良教授

    2010.09 - 2013.06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 导师:许文良教授

    2013.08 - 2015.09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讲师

    2013.12 - 2017.0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合作导师:徐义刚院士

    2015.09 - 2020.09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17.12 - 2018.12         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访问学者 合作导师:Fang-Zhen Teng

    2019.09 - 2019.10         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合作研究

    2020.09 - 至今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授

    2021.01 - 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成果奖励/学术荣誉

    2017 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

    2021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

    2021 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

    学术兼职

    2020- 《Frontiers in Geochemistry》 评审编辑

    2021-2025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1-2025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2-202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青年编委

    2022-2023 《地球科学》   青年编委

    2022-2026 《地质科学》   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

    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圈层物质循环。

    发表论文

    在包括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Chemical Ge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

    1. Age, formation mechanisms, spatial extent, and geodynamic effects of the 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Asian big mantle wedges.Tang, J.; Wang, F.*; Wang Y.N.; Long, X.Y.; Xu, W.L.*,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3, 237: 104324. DOI: 10.1016/j.earscirev.2023.104324

    2. Triggering of episodic back-arc extensions in the north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by deep mantle flow.Dong, Y.; Xiong, S.; Wang, F.*; Ji, Z.; Li, Y.B.; Yamamoto, S.; Niida, K.; Xu, W.L.*, Geology, 2023, 51: 193-198. DOI: 10.1130/G50724.1

    3. High-latitude climatic response across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recorded by Mg-Cu-Zn isotopes.Xing, K.C.; Wang, F.*; Teng, F.Z.; Xu, W.L.; Li, M.; Sun, Y.W.; Yang, D.B., Chemical Geology, 2022, 610: 121085. DOI: 10.1016/j.chemgeo.2022.121085

    4. Miocene transition from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o a trench–arc–basin system in Northeast Asia: Constraints from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basaltic rocks in the Russian Far East.Xiong, S.; Wang, F.*; Xu, W.L.*; Wang, Y.N.; Grebennikov, A.V.; Kemkin, I.V.; Sorokin, A.A., Lithos, 2022, 430-431: 106876. DOI: 10.1016/j.lithos.2022.106876

    5. Late Paleozoic–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revealed by sedimentary formations and fossil accretionary complexes.Wang, Y.N.; Xu, W.L.*; Wang, F.*; Zhang, X.Z.,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2, 225: 103908. DOI: 10.1016/j.earscirev.2021.103908

    承担项目

    2021.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岩石学, 12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