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今天是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团队2020年第二批“鼎新学者”全球招募公告
    发布日期: 2020-07-24  浏览:
  • 吉林大学“鼎新学者”面向学术生涯成长初期的青年人才,学校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创新的科研环境、与一流高校教职相媲美的福利待遇,助力青年学者在其学术生涯起步的关键阶段,心无旁骛地进行学术探索和科研创新,产出原创性、标志性的学术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依托学校“鼎新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招募青年英才!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2016年5月成立,是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人才与学术特区”和“国际交流合作窗口单位”,是学校实体性科研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紧密围绕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高水平国际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基础前沿探索与应用研究,产出重大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验室是科技部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与高校合作共建的首个“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

    实验室依托优势学科,首批建设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等7支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关键领域迈向领先水平,每支团队均由中外方首席科学家联合领衔,以“大师+团队”模式组织国际联合攻关。

    实验室网址:http://icfs.jlu.edu.cn

    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团队

                                                                           
             
                         

    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研发新型能源材料,推进传统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包括重要化工反应、生物质催化转化、太阳能转化与存储、电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等;发展高效的环境材料,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涵盖水处理,二氧化碳捕捉与转化,汽车尾气处理等;利用高通量计算、组合化学实验、先进的原位表征与大数据技术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发展以功能为导向的能源环境材料的预测方法,发现指导材料合成的新规律。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研究方向1:分子筛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在能源、环境及新兴领域的应用

    合作导师: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Chemical Science副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两刊主编,Materials Horizons,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CS Nano, ACS Central Science, ACS Materials Letters, Inorganic Chemistry, Chem, Matter等国际期刊编委/顾问编委。面向能源、环境及新兴领域的需求,其主要开展分子筛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分离和主客体组装性能的研究。近5年来,在包括Science,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JACS,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90余篇;连续被爱思唯尔评为化学领域的“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

    个人主页: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1.htm

    联系方式:jihong@jlu.edu.cn

    招聘条件:博士毕业专业为化学、物理、材料、电子等相关专业之一;具有多相催化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为优先考虑;对科学研究富有热情, 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方向2:多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化学信息学

    合作导师:李乙,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纳米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化学信息学,具体包括:纳米孔材料的计算机高通量预测与筛选;纳米孔材料构效信息、反应机理、晶化机制的机器学习等。近5年在Nat. Commun., Chem, Adv. Mater., Chem. Sci.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6)、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创新团队带头人(2018);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现任国际分子筛协会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化学会理事;Chem. Sci.顾问编委,Chin. Chem. Lett., Chem. Res. Chin. Univ.,《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青年编委。

    个人主页: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0.htm

    联系方式:yili@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计算化学、分子模拟或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python编程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研究方向3:多孔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能源转化机理研究

    合作导师:关卜源,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从事多孔微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催化、储能等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内容包括:1. 多孔纳米功能材料的按需设计与制备;2. 多孔电催化剂及其能量转化技术(如电解水、电催化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还原等);3. 多孔纳米储能材料及相关技术(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空气电池等)。近5年在Sci. Adv.,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2019年入选科睿唯安材料、化学学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 Res. Chin. Univ.两刊青年编委。

    个人主页: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89.htm

    联系方式:guanbuyuan@jlu.edu.cn

    招聘条件:化学、材料、物理或理论计算等相关专业的申请者,优先考虑具有纳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理论计算、电化学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拥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可以独立撰写研究论文;为人正直勤奋、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方向4:多孔能源材料与高比能二次电池

    合作导师:徐吉静,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锂(钠、钾、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锂空气(硫、二氧化碳)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和外场(光、力、磁、热)辅助能量储存与转化新体系。近5年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CS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0项。曾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和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8年)等奖励或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吉林省“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等11项科研课题。

    个人主页: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3.htm

    联系方式:jijingxu@jlu.edu.cn

    招聘条件:工作作风踏实勤奋,具有良好科研素养,具有科研兴趣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从事创新性研究,已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因研究方向高度交叉性,专业背景视申请者具体情况而定,欢迎理论计算、材料、光学、物理等相关专业。有储能材料和理论计算研究背景者优先。


                                                                                                                                                           

    研究方向5: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探索

    合作导师:秦俊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围绕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晶体材料的孔道结构的设计、剪裁与功能调控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JACS,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Sci.等。

    个人主页:

    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88.htm

    联系方式:qin@jlu.edu.cn

    招聘条件:化学、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申请者,具有多孔材料、光/电催化、纳米能源、有机合成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热爱科学研究,工作勤奋,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研究方向6:分子光化学/电化学能源催化

    合作导师:饶衡,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能源催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光/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与裂解水,分子光/电化学电子转移反应,人工光合成等研究方向。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JAC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得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支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个人主页:

    http://synlab.jlu.edu.cn/2013/11/3926.html

    联系方式:rao@jlu.edu.cn

    招聘条件:化学、材料等领域具有能源催化、纳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电化学、理论计算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为人诚实勤奋、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申报条件


                                                                                                                 

    1.在国(境)外世界大学排名前300的高校或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或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或在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获得者及院士等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的科研团队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35周岁以下。

    3.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4.进校后须全职在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按博士后管理。


                                                                                                                                                                                                         

    评审主要考查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发展潜力,拟开展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及对所属学科领域的推动作用等。

    申报材料

    申报前请提前联系合作导师。9月1日0点申报系统开放后,在线填写申报信息并上传以下材料:

    1.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上传博士学位证、毕业证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上传学生证及所在学院出具的满足博士毕业要求的证明扫描件。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1)博士毕业论文全文扫描件,要求上传送审版本,论文中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单位名称等暴露个人信息的相关内容。

    (2)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3.推荐信2封。包括博士导师推荐信及同行专家推荐信。

    时间安排


                                                                                               

    系统申报:9月1日-9月15日

    学院推荐:9月16日-9月25日

    学校评审:10月-11月下旬


    28-35岁是你职业生涯提升最宝贵的阶段,你最期待的是任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最渴望的是懂你且愿意无保留支持你的事业发展平台,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这里,学术为本,人才为先,发展为要,与学术大师为友,共筑发展大业,未来可期!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诚邀你的加盟!



    扫描二维码

    查阅学校第一期招募公告

    扫描二维码查阅

    实验室第一期招募公告


    扫描二维码进入申报系统

    申报系统将于9月1日0点开放


    外籍人员申报通道

    Foreigner application channel

    Foreigners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download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