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今天是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2020年第二批“鼎新学者”全球招募公告
    发布日期: 2020-08-20  浏览:
  •    吉林大学“鼎新学者”面向学术生涯成长初期的青年人才,学校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创新的科研环境、与一流高校教职相媲美的福利待遇,助力青年学者在其学术生涯起步的关键阶段,心无旁骛地进行学术探索和科研创新,产出原创性、标志性的学术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依托学校“鼎新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招募青年英才!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2016年5月成立,是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人才与学术特区”和“国际交流合作窗口单位”,是学校实体性科研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紧密围绕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高水平国际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基础前沿探索与应用研究,产出重大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验室是科技部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与高校合作共建的首个“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

    实验室依托优势学科,首批建设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等7支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关键领域迈向领先水平,每支团队均由中外方首席科学家联合领衔,以“大师+团队”模式组织国际联合攻关。

    实验室网址:http://icfs.jlu.edu.cn

    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

                                                                           
             
                         

    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致力于毫米微波材料、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开发新一代微波毫米辐射计;对新型超材料与超表面的综合研究,包含对超材料的理论计算、模拟仿真、样品制备与测量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研究新型多功能材料,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对复杂非均匀介质的电磁场计算与仿真等。实验室始建于2018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拥有频谱分析仪、微波模拟信号源、微波功率计、矢量网络分析仪等设备(覆盖1-360GHz的频率范围)、超净间、微波暗室等国际一流的测试测量手段。团队目前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德国、波兰、瑞典、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的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吉林大学韩炜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研究方向1:中层大气物理及毫米微波辐射计的开发

    合作团队: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该团队是由乌克兰、瑞典以及中方数十名教授联合组成的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学术队伍,其中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名)。团队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微波毫米辐射计,该新型微波辐射计通过对分子辐射光谱的测量来实现对30-90km海拔范围内一氧化碳和臭氧垂直分布的同时观测。此外基于多普勒效应,该设备还可测得中层大气风速信息(30-80km),目前微波辐射测量技术也是唯一一种几乎不受天气影响的、可用于测量中层大气风速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痕量气体的垂直廓图(包括垂直分布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可以获得中层大气的化学和动力学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高我们对中层大气与对流层大气之间的反馈机制的了解,为气候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时提供可靠参数、提高气候模型模拟的准确度。

    联系方式:wh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英文沟通能力,具有大气物理、无线电物理、数字电路、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技术、气象模拟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方向2:全介电超材料与超表面的特性研究

    合作团队: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该团队是由乌克兰、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以及中国从事电磁场理论计算、射频天线测量、超材料设计与应用等研究方向的数十名教授联合组成的一支国际合作学术队伍。目前主要从事复杂与随机介质,复合材料,光子晶体和超材料领域的研究;近5年来在Phys.Rev.Applied, ACS Photonics, 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s, Phys. Rev. B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近百篇。

    联系方式:wh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物理学、电子学、光学、材料物理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技术,太赫兹、光学波段的电磁场建模与仿真,超材料结构制备与表征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研究方向3:新型多功能复合材料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

    合作导师:韩炜,乌克兰数理科学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首席科学家、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面上基金及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多项,近5年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面向环境友好型绿色能源的需求,其主要开展新型多功能材料(例如MOFs, MXenes, LDH, 生物炭等)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改性,并应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

    个人主页:http://phy.jlu.edu.cn/info/1026/1604.htm

    联系方式:whan@jlu.edu.cn

    招聘条件:物理、材料、理论计算、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具有纳米材料设计、聚合物制备、氧化物合成、电化学基础以及理论计算等相关研究经历的申请者;拥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能自主撰写研究论文;为人善良正直、思想端正、热爱科研、刻苦勤奋、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研究方向4: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电磁场特性研究

    合作导师:洪德成,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副主编、IEEE 高级会员。目前主要从事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场模拟与计算、地球物理勘探、超材料领域的研究;近5年来在IEEE旗下TGRS, TAP, GRS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地球物理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

    个人主页:http://teachers.jlu.edu.cn/HongDecheng

    联系方式:hongdc@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物理学、计算机、石油勘探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技术、电磁场建模与仿真、熟悉C++编程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

    申报条件


                                                                                                                                                                                                                                                                 

    1.在国(境)外世界大学排名前300的高校或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或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或在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获得者及院士等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的科研团队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35周岁以下。

    3.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4.进校后须全职在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按博士后管理。


                                                                                                                                                                                                                                                                                                                                 

    评审主要考查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发展潜力,拟开展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及对所属学科领域的推动作用等。

    申报材料

    申报前请提前联系合作导师。9月1日0点申报系统开放后,在线填写申报信息并上传以下材料:

    1.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上传博士学位证、毕业证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上传学生证及所在学院出具的满足博士毕业要求的证明扫描件。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1)博士毕业论文全文扫描件,要求上传送审版本,论文中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单位名称等暴露个人信息的相关内容。

    (2)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3.推荐信2封。包括博士导师推荐信及同行专家推荐信。

    时间安排


                                                                                                                                                                                                                       

    系统申报:9月1日-9月15日

    学院推荐:9月16日-9月25日

    学校评审:10月-11月下旬


    28-35岁是你职业生涯提升最宝贵的阶段,你最期待的是任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最渴望的是懂你且愿意无保留支持你的事业发展平台,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这里,学术为本,人才为先,发展为要,与学术大师为友,共筑发展大业,未来可期!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诚邀你的加盟!



    扫描二维码

    查阅学校第一期招募公告

    扫描二维码查阅

    实验室第一期招募公告


    扫描二维码进入申报系统

    申报系统将于9月1日0点开放


    外籍人员申报通道

    Foreigner application channel

    Foreigners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download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