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今天是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鼎新学者”支持计划全球招募公告
    发布日期: 2022-03-30  浏览:
  •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来吉林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吉林大学设立“鼎新学者”支持计划,支持青年学者进行学术探索和科研创新,培育一支发展潜力好、内生动力足、创新活力强的青年人才队伍。诚挚欢迎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的优秀青年人才申报。

    2022年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政策,现协同启动“鼎新学者”支持计划,面向全球招募。

    一、实验室简介:

    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016年吉林大学成立了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是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人才与学术特区”和“国际交流合作战略窗口”,是校内实体性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为实验室首任主任。实验室紧密围绕新物质的创造与转换、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组建中外联合科研团队,以战略发展为牵引,建立多学科交叉科研范式,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及应用研究,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实验室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校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依托化学、物理、材料、医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首批建设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高压科学与技术、新概念材料、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先进金属材料、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转化免疫学、生物演化与古生物化学、人工智能等9支中外联合科研团队,以“大师+团队”模式带领卓越科学家、未来科学家、卓越博士后及优秀研究生开展联合攻关,发挥基础研究对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产出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多元化国际合作网络,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迪肯大学建立了6个双边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0人次,其中中外院士9人,国家级海外引进领军/青拔人才11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吉林大学外籍唐敖庆讲座教授6人,吉林大学外籍名誉教授5人。

    二、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不少于30万元/年(税前)薪酬,按月发放,发放两年。此外,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可租住精装修博士后公寓;享受采暖补贴、健康体检;享受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政策;可申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

    三、申报条件:

    申请人除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身心健康,恪守高校科研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35周岁及以下。

    (二)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已取得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四)已初步选定科研团队或课题组,研究方向处于科技前沿、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四、招募岗位需求信息:

    科研团队1: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团队

    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分子筛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环境、医疗、发光及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研发用于能源催化与存储的新型多孔功能材料,推进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包括重要化工反应、生物质催化转化、太阳能转化与存储、电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等。发展基于多孔材料的高效环境催化材料,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涵盖水处理、二氧化碳捕捉与转化、汽车尾气处理等;利用高通量计算、组合化学实验、先进的原位表征与大数据技术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发展以功能为导向的多孔能源与环境材料的预测方法,发现指导材料合成的新规律。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于吉红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现任美国化学会JACS执行主编,Acc. Chem. Res.、 Chem. Rev.、JACS-Au, Adv. Mater.、Chem、Matter、Natl. Sci. Rev.、ACS Nano、ACS Cent. Sci.等国际期刊编委/顾问编委。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环境及新兴领域的应用。迄今,累计发表SCI检索论文40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包括Science、Nature、Nat. Rev. Mater.、JACS、Angew. Chem.、Chem等;获授权专利39项;出版著作7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等。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筛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在能源、环境及新兴领域的应用

    (三)招聘岗位需求:博士毕业专业为化学、物理、材料、电子等相关专业之一;具有多相催化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为优先考虑;对科学研究富有热情, 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需求人数:2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jihong@jlu.edu.cn

    合作导师:李乙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李乙,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纳米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化学信息学,包括纳米孔材料的计算机高通量预测与筛选、纳米孔材料构效信息、反应机理、晶化机制的机器学习等。在Nat. Commun.、Chem、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ci.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6)、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创新团队带头人(2018);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现任国际分子筛协会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化学会理事;Chem. Sci.顾问编委,Chin. Chem. Lett.、Chem. Res. Chin. Univ.、《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青年编委。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化学信息学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计算化学、分子模拟或计算机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背景;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需求人数:1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yili@jlu.edu.cn

    合作导师:关卜源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关卜源,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从事多孔微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催化、储能等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内容包括:1. 多孔纳米功能材料的按需设计与制备;2. 多孔电催化剂及其能量转化技术(如电解水、电催化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还原等);3. 多孔纳米储能材料及相关技术(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空气电池等)。近5年在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2019-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材料、化学学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能源转化机理研究

    (三)在学校薪酬30万元/年的基础上,导师额外还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5万元

    (四)招聘岗位需求:化学、材料、物理或理论计算等相关专业的申请者,优先考虑具有纳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理论计算、电化学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拥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可以独立撰写研究论文;为人正直勤奋、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五)需求人数:1 人

    (六)合作导师邮箱:guanbuyuan@jlu.edu.cn

    合作导师:徐吉静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徐吉静,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锂(钠、钾、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锂空气(硫、二氧化碳)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和外场(光、力、磁、热)辅助能量储存与转化新体系。近5年在Nature (1)、Nat. Energy (1)、Nat. Commun. (3)、Adv. Mater. (6)、JACS (1)、Angew. Chem. Int. Ed. (1)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授权专利10项。曾获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和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8年)等奖励或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项目等11项科研课题。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储能材料与高比能二次电池

    (三)招聘岗位需求:工作作风踏实勤奋,具有良好科研素养,具有科研兴趣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从事创新性研究,已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因研究方向高度交叉性,专业背景视申请者具体情况而定,欢迎理论计算、材料、光学、物理等相关专业。有储能材料和理论计算研究背景者优先。

    (四)需求人数:1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jijingxu@jlu.edu.cn

    合作导师:秦俊生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秦俊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围绕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晶体材料的孔道结构的设计、剪裁与功能调控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JACS、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Sci.等。曾获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探索

    (三)招聘岗位需求:化学、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申请者,具有多孔材料、光/电催化、纳米能源、有机合成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热爱科学研究,工作勤奋,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四)需求人数:1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qin@jlu.edu.cn

    合作导师:饶衡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饶衡,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能源催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光/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与裂解水,分子光/电化学电子转移反应,人工光合成等研究方向。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JAC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得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支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光化学/电化学能源催化

    (三)招聘岗位需求:化学、材料等领域具有能源催化、纳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电化学、理论计算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为人诚实勤奋、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四)需求人数:1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rao@jlu.edu.cn

    科研团队2: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

    高压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致力于发展凝聚态物质科学计算方法和高压实验技术,探索物质在高压等限域条件下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研发集结构搜索与设计、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动力学模拟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学计算软件平台;开发集电学、磁学和光学测量于一体的超高压综合实验技术平台;探索氢金属化和行星内部物质构成等高压物理问题;开展新型超硬、超导和高能量密度等高压相功能材料的创新设计和实验制备。吉林大学马琰铭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马琰铭

    697CC

    (一)合作导师简介:马琰铭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物理学院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负责人、“吉林省黄大年式科研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高压强极端条件下的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发现了高压强极端条件对凝聚态体系晶体结构和电子态的重要调控现象和规律,创建CALYPSO凝聚态物质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软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其中2项是第一获奖人)、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Jamieson奖和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Walter Kohn奖等重要奖项。在Nature及子刊等SCI期刊发表360余篇论文,引用21,100余次,H因子70。2017-2021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压科学与技术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高压物理/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背景,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计算模拟经验;拥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富有热情。

    (四)需求人数:1-2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mym@jlu.edu.cn

    合作导师:李全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李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超硬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物性调控研究。在Phys. Rev. Lett.、Nat. Commun.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被Nature News,Science Daily等国外科学媒体亮点报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第四完成人)和中国高压学会授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任中国晶体学会高压专委会和材料学会青委会理事,中国材料学会青委会理事,被聘为《物理学报》和Chin. Phys. B刊物的青年编辑、Chin. Phys. Lett、J. Phys. DJ. Phys.: Condens. Matter刊物客座编辑。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超硬材料的结构及物性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计算物理/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编程的申请者;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四)需求人数:1-2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liquan777@jlu.edu.cn

    合作导师:刘寒雨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刘寒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级海外引进青拔人才。主要从事凝聚态物质结构预测与高压物理研究,具体包括:氢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结构设计;固体氢在高压下的物性研究等。近5年,在包括Nat. Commun.、Phys. Rev. Lett.、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获第四届国际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学术会议(ICMRE)“MRE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第十届亚洲高压会“青年奖”(2021),吉林省“长白山人才工程”域外领军人才(2021),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二层次(202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等。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压下室温超导的材料设计

    (三)招聘岗位需求:在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熟悉密度泛函理论并掌握几种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方法,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工作作风踏实勤奋,具有良好科研素养。

    (四)需求人数:1-2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hanyuliu@jlu.edu.cn

    科研团队3:新概念材料团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新概念材料以及材料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新概念材料团队致力于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研究,聚焦超材料与超表面、MXene等新型二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研究,五年来在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韩炜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韩炜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吉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7年在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2001年晋升教授,200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9年获得乌克兰科学博士。先后主持国家863、科技部对俄重大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横向课题等20余项。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Environ. Sci.、InfoMat、ACS Nano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70余项。先后指导硕士、博士毕业生70多人。主要研究领域有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环保技术、汽车机电与电子设备、石油增产技术等。2004-2016任物理学院副院长,2016-至今任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型MXene二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目标是探索新型MXene的刻蚀方法,并与各种功能性材料复合应用于钠、钾离子等储能电池或传感器中,实现大容量的快速电荷存储和灵敏的信号响应;新型二次储能电池的开发,研究目标研究锌、镁、铝等新型储能电池体系,设计研究合适的电极材料,探究新型二次电池的储能机理;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的高效利用、储存、转化及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目标是如何高效地将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氢能,为破解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上网难和弃电率高等难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途径;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将纳米材料、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尤其是对放射性元素水污染的治理。

    2. 电磁超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研究全介电介质组成的超材料的电磁特性,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对新型人工超材料和天线的电磁特性进行精确测量;全电介质结构的拓扑特性:在拓扑光子学领域研究一维和二维拓扑阵列的拓扑态;电磁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数学建模,开发解析算法和数值算法;纳米有源器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纳米尺度有源器件的电磁特性,应用于天文、航空航天、医疗、材料等方向。

    (三)招聘岗位需求:电子、物理、材料、化学、光学等领域具有理论计算、储能电池、传感器、电磁计算、人工超构表面、纳米器件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科研兴趣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需求人数:4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whan@jlu.edu.cn

    科研团队4: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

    面向天体物理学和大气物理学的观测需求,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致力于毫米微波器件设计、仪器开发以及对应软件算法的优化。基于新型毫米波辐射计的研发,具体开展核心微波器件的芯片化设计、系统结构的自主设计、核心算法的设计与优化等。毫米微波实验室始建于2018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拥有频谱分析仪、微波模拟信号源、高速数字存储示波器、矢量网络分析仪等设备(覆盖1-360GHz的频率范围)和微波暗室等国际一流的测试测量条件。团队目前与乌克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吉林大学王小龙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王小龙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王小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特聘教授。先后就职于日本九州大学、筑波大学和埼玉大学。IEEE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会员。在IEEE TMTT、IEEE MWCL、IEEE TC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2013年获得IEE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Society (MTT-S) Japan Young Engineer Award奖项。获得多项基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日本科学协会、日本核融合科学研究所等)。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团队在天体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微波技术领域进行学科交叉研究。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毫米波辐射计用于宇宙与地球大气的观测。

    1. 宇宙观测:为解决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即宇宙大爆炸后约3亿年的黑暗时代出现的第一批分子和原子,开发微波观测辐射的新方法,设计具有宽频率范围且高灵敏的毫米波辐射计。

    2. 地球大气观测:毫米辐射计可以通过对分子辐射光谱的测量来实现对30-90km海拔范围内一氧化碳和臭氧垂直分布的同时观测,并获得中层大气风速信息。目前微波辐射测量技术也是唯一一种几乎不受天气影响的、可用于测量中层大气风速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痕量气体的垂直廓图(包括垂直分布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可以获得中层大气的化学和动力学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高我们对中层大气与对流层大气之间的反馈机制的了解,为气候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时提供可靠参数、提高气候模型模拟的准确度。最终建立地面测量风速以及臭氧和一氧化碳分子含量的国际微波网络。

    3. 针对于上述微波系统的设计需求和指标,团队还从事各类无源微波/毫米波器件的设计及其半导体封装,为微波辐射计的国产化和芯片化提供技术储备。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英文沟通与读写能力,具有大气物理、无线电物理、微波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工程技术、气象模拟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自主撰写研究论文、热爱科研、刻苦勤奋、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需求人数:3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brucewang@jlu.edu.cn

    科研团队5:先进金属材料团队

    面向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轻合金(铝、镁、钛)的重大需求,先进金属材料团队致力于解决高性能轻合金“强塑性匹配难、耐蚀性差”等重大科学问题,攻克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和零部件低成本、短流程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包括先进轻合金新材料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性能调控、增材制造、亚快速凝固、腐蚀防护、钛合金粉末冶金等。团队的研究目标:将新型轻合金设计与低成本制备技术统筹集成,推动高品质轻合金材料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王慧远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王慧远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王慧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轻合金非平衡凝固与组织控制等制备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亚快速凝固高性能轻合金设计与液固协同组织调控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重点项目等。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担任J. Mater. Sci. Technol.、J. Magnes. Alloy.编委等学术兼职。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轻合金成分设计、液固相变、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三)在学校薪酬30万元/年的基础上,导师额外还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铝、镁、钛)研究领域合金成分设计、液固相变、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五)需求人数:3人

    (六)合作导师邮箱:wanghuiyuan@jlu.edu.cn

    合作导师:查敏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查敏,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高强塑轻合金组织控制与强韧化调控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新型混晶结构高强塑镁、铝合金强韧化机制、超塑性变形及短流程制备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担任Mater. Res. Lett.、J. Magnes. Alloy.、《金属学报》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轻合金(铝、镁)设计与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三)在学校薪酬30万元/年的基础上,导师额外还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成分设计、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五)需求人数:1人

    (六)合作导师邮箱:minzha@jlu.edu.cn

    合作导师:高一鹏

    697CC

    (一)合作导师简介:高一鹏,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曾任职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金属微观缺陷理论与计算模拟方向,在Acta Mater.、Phys. Rev. Lett.、Adv. Funct. Mater.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TMS、MRS、MS&T等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20余次。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金属固态相变理论,金属微观缺陷理论,金属微观结构计算与模拟。

    (三)在学校薪酬30万元/年的基础上,导师额外还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镁、钛、铝)的微观结构调控、固态相变、位错理论、微观组织表征、材料计算与模拟。

    (五)需求人数:2人

    (六)合作导师邮箱:gaoyipeng@jlu.edu.cn

    科研团队6: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团队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团队聚焦未来电子、光电子、传感器件与芯片所需要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传感与探测材料;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先进光子与光电子材料;低维、纳米电子信息材料;先进传感、光电子、电子器件与芯片;先进电子材料计算与设计。该团队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现有设备总值2.2亿元,包括电子信息材料制备关键装置MOCVD、MBE、LPCVD、PECVD、ALD、PVD、磁控溅射台等,半导体工艺线,传感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线,材料结构和特性表征装置。团队依托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同行学者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合作,具有比较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卢革宇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卢革宇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卢革宇,工学博士,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传感器、电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项目。在新型气体传感器构建、实用化传感器开发、纳米传感材料设计与制备、高性能传感系统构筑以及环境/安全监测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SCI检索论文440余篇,SCI他引13400余次,H因子:69。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包括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内的6项科技奖励。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纳传感器件与系统、柔性电子技术和智能传感系统、纳米信息材料和新型光电器件。

    (三)除学校资助部分,合作导师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10万元\年。

    (四)招聘岗位需求:(1)国内外一流大学/学科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2)具有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化学、材料和物理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3)能够从事气体、生物、光电材料、柔性电子技术、智能传感器件及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五)需求人数:2-3人。

    (六)合作导师邮箱:lugy@jlu.edu.cn

    科研团队7:转化免疫学团队

    转化免疫学的概念来源于转化医学,其实质是深入研究免疫系统在控制或促进免疫相关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以制定新的免疫干预策略来治疗疾病。转化免疫学团队研究主要集中在1)移植免疫学:重点研究同种异基因器官和干细胞移植及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移植免疫耐受策略、和异种移植器官供体基因编辑猪的制备;2)肿瘤免疫学:聚焦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机制、肿瘤免疫治疗及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的靶向治疗策略;3)人源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系统人源化动物为基础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包括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人肿瘤/免疫系统双人源化小鼠(如PDX)模型、人器官区域免疫与疾病研究相关的器官/免疫系统双人源化小鼠模型(如,肝脏/免疫、肺脏/免疫、皮肤/免疫)、自身免疫疾病人源化动物模型(如、I型糖尿病、白癜风)、等;4)表观遗传和新药研发:重点探索免疫相关疾病靶向表观遗传蛋白的结构与分子机制、染色质修饰和分子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控制中的作用、靶向表观遗传蛋白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的研发。杨永广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杨永广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杨永广,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特聘教授,(曾)担任国际移植学会杂志Transplantation、国际异种移植学会杂志Xenotransplantation和中国免疫学会英文期刊Cell. Mol. Immunol.等相关领域专业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源化动物模型、移植免疫及干细胞移植,近五年,在Proc. Natl. Acad. Sci.、Sci. Transl. Med.、Cell Stem Cell、Nat. Immunol.、Sci. Adv.、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持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国家发改委人源化疾病动物模型平台专项等课题。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和人源化动物模型。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或干细胞相关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热爱科学研究、熟悉医学免疫学科学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需求人数:1-2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yongg@jlu.edu.cn

    合作导师:孙天盟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孙天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多能型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根据肿瘤组织特有的生理微环境特点,开发响应性纳米材料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利用多能型纳米材料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近五年,在Sci. Adv.和Biomaterial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和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等课题。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能型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高分子化学、肿瘤免疫治疗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相关研究背景;热爱科学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优先考虑熟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需求人数:1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tsun41@jlu.edu.cn

    科研团队8:生物演化与古生物化学团队

    生物演化与古生物化学研究团队面向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致力于开展化石中有机残留物、四足动物起源与演化、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等方向的研究。团队的研究特色在于融合化学分析、物理光谱、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步辐射及中子成像应用等先进方法与技术手段,用于对化石材料中有机残留物的发现及精细研究;团队拥有面积500平方米的恐龙演化交叉学科实验室,有国际一流的化石修复、化石骨组织学研究、化石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设备;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系、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中子光束工作站,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博物馆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有稳定科研合作关系。单玄龙教授与Robert Reisz院士分别为团队中方与外方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罗伯特.赖兹 (Robert Reisz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罗伯特.赖兹(Robert Reisz)院士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之一,曾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物系主任,多伦多大学古生物学特聘教授,拥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等诸多学术荣誉。赖兹院士先后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受聘吉林大学名誉教授、唐敖庆讲座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端外国专家,并担任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生物演化与古生物化学”研究团队外方首席科学家,领导团队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恐龙演化交叉学科实验室”,在国际上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牙齿化石骨组织学、多细胞动物的生命起源、四足动物起源与演化、动物行为演化、化石有机残留物研究等。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发表过相关研究成果,对早期生命起源研究领域具有浓厚学术兴趣;具有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经验,发表过相关究成果,对哺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具有浓厚学术兴趣。

    (四)需求人数:1-2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robert.reisz@utoronto.ca;

                                     cj@jlu.edu.cn (中方合作教授邮箱)

    科研团队9:人工智能团队

    人工智能团队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重要支撑和突破口,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主攻知识工程方向,包括大数据智能、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等;发展混合增强智能理论、新架构与新技术,把人对复杂问题分析与响应的高级认知机制与机器智能系统紧密耦合;进一步,团队将相关理论及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医疗”和“人工智能+汽车”等,拓展重点领域应用深度广度,助力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全面提升。常毅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常毅

    691E4

    (一)合作导师简介:常毅教授,现任吉林大学科研院院长兼科技管理办公室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专家、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英国计算机协会会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常毅教授曾任华为美国研究所技术副总裁、美国雅虎研究院研究总监。常毅教授在国际一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发表专著两本、专利30余项,并荣获了WSDM2016最佳论文奖,KDD2016最佳论文奖。曾担任TKDE副主编,WSDM 2018大会主席,SIGIR 2020大会主席。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

    (三)招聘岗位需求:博士毕业专业为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电子、数学等相关专业之一;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并以第一作者在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需求人数:1人

    (五)合作导师邮箱:yichang@jlu.edu.cn


    五、申报材料:

    1.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上传博士学位证、毕业证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上传学生证及所在学院出具的满足博士毕业要求的证明扫描件。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1)博士毕业论文全文扫描件。

    (2)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3.专家推荐信2封。包括博士导师推荐信及同行专家推荐信。

    六、报名时间:

    学校已开启全年招聘模式,时间不限,随时申报,不定期多次评审。

    七、报名通道:

    报名通道:careers.jlu.edu.cn,系统填报申请信息,并上传材料。可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报名系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石磊

    电话:0431-85166852

    邮箱:icfs@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