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今天是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发布日期: 2022-12-31  浏览: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实验室全体师生、关心与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级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真诚的祝福!

    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始终与党和国家科教、人才事业同频共振,深入推进有组织创新,在平台建设、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1.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战略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实验室主任于吉红院士主持的“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助力学校实现零的突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马琰铭教授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材料高压调控”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也获批立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未来科学园整体布局,规划建设基础科研楼、测试中心、先进制造楼、协同创新楼、学术交流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园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立吉林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团队建设持续推动,人才梯队效能不断叠加。实验室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5人次。2022年,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当选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加强重点项目培育和辅导,在实验室新引进人才中,1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

    3.有组织科研持续深化,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 Photon.、Sci. Adv.及相关学科顶尖期刊上。其中,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开发出一种柔性热装甲结构体系,有效抑制Leidenfrost效应,解决了持续265年的高温壁面的冷却挑战;合成并制作出具有优异的X射线探测性能、高分辨成像质量和长期工作稳定性的单晶探测器;合成了首个被提出的金属笼型氢化物CaH6;制备了一种能够高效包载CD40 siRNA的阳离子脂质辅助纳米药物,成功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4.研究生培养举措持续丰富,人才培育效果不断增强。实验室实施英才特色培养计划,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背景的高水平科研人才。继续开展“未来之星”种子基金项目,设立21个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博士)、5个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博后)、1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化学学院举办第二届“唐敖庆”博士生学术论坛,邀请16位国外院士、知名专家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美国化学会共同举办ACS on Campus活动,大力推动化学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

    5.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实验室承办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中乌前沿科学论坛,不断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家合作。举办理论与计算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深入探讨物理、化学、材料设计、机器学习、能源、环境等多个前沿方向的研究热点和进展,助力多领域深度交叉融合。举办6场未来科学讲堂和8场未来科学讲座,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就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发展动态进行交流研讨,加强持续性合作交流。在实验室2022年发表的论文中,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近4成。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吉林省各级部门和吉林大学的共同指导下,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提高站位,持续强化使命担当,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新年将至,祝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朋友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2023我们携手再创佳绩!

    主任    于吉红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