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今天是
    革故鼎新,未来可期——2020年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鼎新学者”全球招募计划
    发布日期: 2020-04-21  浏览:
  • 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和“人才与学术特区”是吉林大学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人才资源更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与平台之间相互需要、相互成就。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是这样一个定位高远、面向未来的平台。在这样一个战略背景下,实验室面向全球发布招募计划,汇聚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共筑发展大业。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2016年5月成立,是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人才与学术特区”和“国际交流合作窗口单位”,是学校实体性科研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紧密围绕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高水平国际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基础前沿探索与应用研究,产出重大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实验室是科技部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与高校合作共建的首个“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依托化学、物理、材料、医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首批建设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高压科学与技术、转化免疫学、毫米波技术与应用、先进金属材料、古生物化学与生物演化、人工智能等7支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关键领域迈向领先水平。每支团队均由外方首席科学家(国外院士)和中方首席科学家(校内杰出领军人才)联合领衔,以“大师+团队”模式带领青年拔尖人才、卓越博士后、优秀研究生开展联合攻关。加强高水平国际合作,实验室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迪肯大学、麦考瑞大学等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凝练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引才引智并举,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外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及世界知名学者来校交流,承办首届未来科学论坛,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国际合作网络。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在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立英才特色培养计划,实行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双导师制度和海外大学联合培养模式,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背景的高水平科研人才。

     

    实验室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35人次。其中,中外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等。2位外方首席科学家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中方首席科学家于吉红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迄今在Scien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马琰铭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实验室网址:http://icfs.jlu.edu.cn



    28-35岁是你职业生涯提升最宝贵的阶段,你最期待的是任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最渴望的是懂你且愿意无保留支持你的事业发展平台,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这里,学术为本,人才为先,发展为要,与学术大师为友,共筑发展大业,未来可期!


    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诚邀你的加盟!


    • 薪酬待遇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参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根据具体情况,为“鼎新学者”入选者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能够使其安心学术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年薪不少于30万元(税前);如同时入选博新计划,年薪上浮至40万元;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可租住精装修博士后公寓;享受采暖补贴、健康体检;享受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政策;可申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对于特别优秀的入选者,实验室全力支持其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


      申报条件


      基本申报条件

      (1)在国(境)外世界大学排名前300的高校或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或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或在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获得者及院士等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的科研团队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35周岁以下。

      (3)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2020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4)进校后须全职在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按博士后管理。


      研究方向要求、应聘条件及联系方式

      研究方向1:分子筛多孔材料在能源环境及新兴领域的应用

      合作导师:于吉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Chemical Science副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两刊主编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1.htm

      联系方式:jihong@jlu.edu.cn

      招聘条件:博士毕业专业为化学、物理、材料、电子等相关专业之一;具有催化实验或理论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可以独立撰写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富有热情。


                                             

      研究方向2:多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化学信息学

      合作导师:李乙,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分子筛协会结构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cal Science顾问编委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0.htm

      联系方式:yili@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计算化学、分子模拟或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python编程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研究方向3:无机新能源材料的纳微结构设计、制备及储能机理研究

      合作导师:徐吉静,教授,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3.htm

      联系方式:jijingxu@jlu.edu.cn

      招聘条件:工作作风踏实勤奋,具有良好科研素养,具有科研兴趣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从事创新性研究,已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因研究方向高度交叉性,专业背景视申请者具体情况而定,欢迎理论计算、材料、光学、物理等相关专业。有储能材料和理论计算研究背景者优先。


                                                             

      研究方向4: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探索

      合作导师:秦俊生,教授,《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两刊青年编委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88.htm

      联系方式:qin@jlu.edu.cn

      招聘条件:为人诚实,工作勤奋,积极主动,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和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配位化学、功能材料、多相催化、光/电催化、纳米能源、有机合成等一项(或以上)者优先考虑。


                                                             

      研究方向5:多孔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能源转化机理研究

      合作导师联系人:饶衡,rao@jlu.edu.cn

      招聘条件:欢迎化学、材料、物理或理论计算等相关专业的申请者,优先考虑具有纳米材料合成、聚合物合成、理论计算、电化学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博士毕业生;拥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可以独立撰写研究论文;为人正直勤奋、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方向6:高压科学与技术

      合作导师:马琰铭,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分会副理事长;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副主编、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Letter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d matter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编委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108.htm

      联系方式:mym@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计算物理/材料/化学或凝聚态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背景;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计算模拟经验;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优先考虑有发展计算方法和程序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研究方向7: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和干细胞免疫的研究

      合作导师联系人:孙丽光, sunliguang1717@vip.163.com

      招聘条件:具有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或干细胞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肿瘤免疫学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研究方向8: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

      合作导师:孙天盟,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107.htm

      联系方式:tsun41@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高分子化学、肿瘤免疫治疗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研究方向9: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氢能)与相关技术

      合作导师:韩炜,教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6.htm

      联系方式:wh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电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超级电容器、电解水制氢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研究方向10:中层大气物理及毫米微波辐射计的开发

      合作导师联系人:韩炜,wh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英文沟通能力,具有大气物理、无线电物理、数字电路、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电路、气象模拟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方向11:超结构和超表面材料的研究

      合作导师联系人:韩炜,wh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技术、电子线路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研究方向12:先进金属材料

      合作导师1:王慧远,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Journal of Magnisium and Alloy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两刊编委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106.htm

      合作导师2:查敏,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吉林省青科协副会长。

      个人主页:http://icfs.jlu.edu.cn/info/1041/1097.htm

      联系方式:wanghuiyu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轻合金成分设计、液固相变、固态加工、强韧化、组织-性能关系,或者先进加工与制备等研究经历;优先考虑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拟开展研究内容创新性强,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13:航空航天材料

      合作导师联系人:王慧远,wanghuiyuan@jlu.edu.cn

      招聘条件:具有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名校,发表过高质量的文章;具有英文沟通能力、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研究方向14: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信息检索。

      合作导师联系人:孙慧妍,huiyansun@jlu.edu.cn

      招聘条件:博士毕业专业为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电子、数学等相关专业之一;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并以第一作者在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申报流程

      系统填报申请信息,并上传以下材料:

      1.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上传博士学位证、毕业证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上传学生证及所在学院出具的满足博士毕业要求的证明扫描件。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1)博士毕业论文全文扫描件。

      (2)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3.推荐信2封。包括博士导师推荐信及同行专家推荐信。


      时间安排

      1.第一批申报及评审

      系统申报:2020年4月15日-4月30日

      学院推荐:截至2020年5月15日

      学校评审:2020年6月中旬

      #申报系统于4月15日对外开放

      2.第二批申报及评审

      系统申报:2020年9月-10月

      学院推荐:截至2020年11月中旬

      学校评审:2020年12月中旬

      3.申报系统入口详见吉林大学博士后网站(http://bsh.jlu.edu.cn/)